中新網嘉興6月12日電(胡豐盛 李典 徐瀟卓)自建調解組織,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尋求項目共建、資源共享,在法律層面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主動穿上“紅馬甲”,專挑車多、人多的路口做勸導員……在“三治”發源地,浙江桐鄉,各商協會正成為基層治理的“發光體”,譜寫出一首發展協奏曲。
浙江桐鄉,是自治、法治、德治(簡稱“三治融合”)相結合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發源地。
調解現場。桐鄉宣傳部供圖
自治法治 消矛盾
“企業生產經營中難免有些磕絆,只要來這里,雙方敞開心扉地說一說,加上會長等’和事佬’的調解,矛盾基本上都能得到解決。”走進桐鄉市溫州商會,辦公室主任徐榮達告訴記者。
前不久,有桐鄉溫商在合作中出現了“摩擦”,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商會這個“娘家人”來評理。
最終,經過商會多番協調,雙方握手言和。
作為自治的“黏合劑”,多年來,桐鄉市溫州商會頻頻發揮功效。據統計,自2015年以來,該商會先后調解各種矛盾糾紛100余起,撤訴6起,挽回經濟損失1000余萬元。
三治融合,自治是基礎。近年來,包括桐鄉市溫州商會、桐鄉市安徽商會、桐鄉市河南商會等在內的所有異地商協會相繼成立調解委員會,參與社會治理有關事務,化解矛盾,構建起了商會健康發展的生態圈。
今年以來,桐鄉市溫州商會先后與海寧宏達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溫州鹿城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方案,并分別獲得5000萬元和1000萬元的意向授信。今年4月,臺州銀行嘉興分行為桐鄉市蘇州商會帶來了授信1億元的蘇商貸產品,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
如今,在廣泛參與社會治理有關事務的過程中,桐鄉市各商協會也承擔起了越來越多的社會治理功能。
每個月的29日,濮院的市場、商城里都會有“紅馬甲”的身影。這些身穿“紅馬甲”、分發宣傳單頁的熱心人,是由桐鄉市安徽商會牽頭組建的反通訊網絡詐騙志愿者。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8年6月開始,參與反詐宣傳的商協會志愿者已達600余人次,為反網絡詐騙樹起安全屏障貢獻了力量。
德治 揚正氣
桐鄉積極探索多元化社會治理方法,通過發揮當地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的鄉賢的影響力,積極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助力鄉村振興。
4月9日,桐鄉市首個鎮級鄉賢聯誼會在屠甸鎮成立,作為桐鄉市屠甸鎮商會會長的桐鄉市星馬針織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建華,當選為首屆理事會會長。他也是桐鄉首個鄉賢參事會——榮星村鄉賢參事會會長。
在魏建華的引領下,桐鄉市屠甸鎮商會的80多名會員中,加入屠甸鎮鄉賢聯誼會的多達三分之一。
“肩膀上又多了一份責任。”魏建華當選該鎮鄉賢聯誼會會長的肺腑之言,也透出了近30名商會會員支持和反哺家鄉的決心。
德治揚正氣,和桐鄉市屠甸鎮商會會員懷揣同樣信念的,還有毛衫染整商會、桐鄉市臺州商會、桐鄉市樂清商會等12家商會兩年來的暖心之舉——與濮院鎮17個村(社區)結成暖心聯盟。
“多年前,我們在鎮里的組織下,選擇了星旗村進行幫扶,結對了16戶困難老黨員家庭,當我們把愛心物資送到他們手里時,這些老黨員很驚訝,也很激動……”回想起幫扶最初時的情景,桐鄉市臺州商會相關負責人言辭懇切,如今,他們依然與星旗村結對,這也是一種溫暖的延續。
在桐鄉,三治融合基層治理的商會“發光體”在社會治理與公共管理中的作用日趨凸顯,并以其實實在在的作為贏得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贊許。(完)
已有位網友瀏覽此新聞